【研報】偶像產業專題(30頁)

偶像作為文化內容產業,需要經濟發展支撐(宏觀經濟增長創造需求)。根據國際經驗人均GDP 達8000美元左右時,文化產業會迎來高速增長。偶像產業作為文化內容分支,其特殊的心智補償性會導致“二重性”,即誕生于經濟高速發展時期,爆發于高經濟增長后的相對不景氣時期。國際案例:1 2

日本:每次不景氣都誕生現象級偶像藝人,推動偶像產業不斷發展。1)1980 年代人均GDP1 萬美元,杰尼斯事務所成立,偶像產業誕生;2)1990 年代初人均GDP2 萬美元,資產泡沫破滅,國民天團SMAP 誕生;3)1990 中后期東南亞金融危機,嵐和早安少女組走紅;4)2007 年次貸危機,國民級偶像團體AKB48 誕生和發展;5)后危機時代,產生突破次元壁的偶像企劃Love Live!。3 4

韓國:每一輪韓流的誕生和傳播都伴隨著韓國經濟的一輪不景氣。1)1990 年代初人均GDP 突破1萬美元,徐太志和孩子們走紅標志韓國偶像產業誕生;2)1997 年亞洲金融危機,以H.O.T 為代表開啟韓流1.0 時代。3)2007 年全球金融危機,以東方神起、少女時代為代表形成規模和影響力空前的韓流2.0 時代。4)2012 年后危機時代,以EXO 為代表通過互聯網向全球輸出多內容載體內容。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