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報】金融網紅專題-嚴肅背后的娛樂升級(21頁)

1.金融網紅的出現有其必然性。需求端:經濟下滑,工作生活壓力增大,為排遣憂郁對娛樂的需求增加,對娛樂口味的程度加重,對主流的“精英”形象開始抵觸,尋求民間高手、網絡大V等獲得心理補償,同時成為眾多粉絲的一員增加群體性認同帶來的安全感。供給端:金融機構競爭趨于激烈,同時受到互聯網金融企業和fintech的挑戰,開始另辟蹊徑利用互聯網打造新的品牌和形象,如國金證券的“傭金寶”昵稱“寶寶”在微博上與粉絲親切互動,儼然也是“網紅”。而眾多獨立經濟學家、評論員甚至草根群眾憑借發達的自媒體也很快能自成一派,并形成盈利模式。11

2.金融網紅的模式:大平臺+大流量+強IP。由于證券和資產管理公司的服務差異化還不足夠大,因而依靠具有強烈個人色彩的金融網紅IP更容易吸引和聚集粉絲客戶。我們可以大致可以描述金融網紅的主要模式為:通過一定渠道或平臺積累人氣,形成市場影響力,通過內容價值獲得認可,形成觀點接受度,最后將粉絲引流至商業公司,在線下將粉絲價值變現,即大平臺+大流量+強IP。12

3.變現模式:與金融機構合作是主流。金融網紅的變現方式包括1、會員收費制;2、發行私募基金產品進入資產管理行業;3、與券商合作進行導流和開戶等業務。目前上市券商每1%的股票交易市場份額對應的市值中值在300億元左右,考慮其中一半價值體現在經紀業務上,1%的份額價值約150億元。我們假設一個擁有100萬粉絲的金融網紅,如果其能將10%的粉絲即10萬人轉化為券商客戶,相當于目前經紀業務市場0.1%的份額,則對應的市場價值在15億元,如果轉化率能超過50%,則其價值接近75億元。13

4.金融網紅未來發展趨勢。未來以個人為主的網紅將面臨運營成本高企、自我更新難度加大等障礙,在粉絲達到一定規模后與金融機構合作進行變現是主流的選擇,而證券公司等也開始積極在零售經紀和資管業務層面進行創新和引流,開拓新的業務模式。我們認為金融網紅的未來發展趨勢有以下三個方向:商業機構將側重進打造公司Logo,形成品牌效應;搭建UGC開放平臺,實現流量導入;現有投顧和研究所的再包裝,注入新活力。14 1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