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理服務于20世紀60年代進入英國,隨后這一業務在歐洲迅速發展;20世紀80年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大國際保理市場;90年代,臺灣取代日本,連續8年占據國際保理市場首位。根據國際保理商聯合會(FCI)發布的2015年年度報告,中國大陸為世界第2大保理市場,僅次于英國,而在2011-2014年間,中國為世界第1。
從國外保理行業發展歷史看,對外貿易額在很大程度上與保理產業的發展呈現正相關關系;保理行業受政策環境影響較大,政策支持對保理行業發展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同時,應收賬款增加將促進保理行業的發展,但整體經濟環境的持續惡化,也會對保理行業發展產生一定不利影響。
我國商業保理市場藍海,行業空間廣闊。全國工業企業應收賬款余額逐年抬高,目前規模已達約11.5萬億;同時,社會融資規模下滑,銀行銀根收緊,中小企業融資困難,使得對于商業保理需求也在不斷增長。
我國商業保理行業發展迅速,截至2015年末,我國共有2514家商業保理企業注冊在案,新增保理企業1294家,同比增長144%。2015年,全國商業保理業務量超過2000億元,較上年增長1.5倍。假設商業保理企業總體開業比例為20%,則已經開業500余家企業大約服務了3.15萬家中小企業,平均每家中小企業客戶獲得保理融資額為635萬元,商業保理正成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重要方式。
政策支持行業大力發展,2016年2月,人民銀行、發改委等八個部委聯合下發《關于金融支持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若干意見》。《意見》充分肯定了應收賬款融資對企業融資的重要作用,著力解決中小企業應收賬款問題,提倡企業開展應收賬款證券化,鼓勵發展應收賬款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