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存量持續增長,物業管理需求擴大。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發展,城鎮人口數不斷增加,占總人口比2016 年達到57%,2007 年以來每年房屋竣工面積和商品房銷售面積分別以6.7%、9.8%的復合增速增長,不斷增長的城鎮人口數量和存量房面積對居住環境和城市管理水平的要求也越要越高。房屋作為耐用消費品,現有的房齡結構的逐漸老化,需要對其進行長期的保養和管理維護。
居民收入增長推高服務型家庭消費需求。根據發達國家經驗,人均GDP 水平超過3000 美元時,居民消費結構將發生轉變,服務性消費占比提升,耐用消費品需求增速放緩。2016 年我國人均GDP達53980 元人民幣,按當年平均匯率水平計算相當于大約8120 美元。
政策法規日趨完善,推動行業蓬勃發展。我國物業管理作為市場化運營形式于20 世紀80 年代才由香港地區引入,相對于國外一百多年的歷史,在國內還屬于較為新興的行業。我國物業首先發端于沿海發達城市再逐漸向內陸地區延伸,其中深圳是我國物業管理的發源地。
預測結果:潛在市場規模超過13000 億。根據2.1 中的假設條件,在不考慮物業管理費漲價因素的情況下,按照當前國務院的人口發展規劃目標,估算出我國物業管理服務行業2030 年的潛在市場規模將超過13525 億元人民幣。中國指數研究院報告顯示,2015 年行業整體營業收入水平6500 億人民幣,因此到2030 年行業整體規模還有至少2 倍的空間。
社區終端優勢明顯,住宅物業管理大有可為。從不同的物業種類來看,1)管理面積占比最高的是住宅;2)住宅是房地產增量市場的主力軍,2015 年全國住宅竣工面積占全國房屋竣工總面積的73%,物業管理未來的增長主要來自于全國增量房地產市場,因此住宅物業管理也是潛在空間最大的細分市場;3)針對住宅的物業管理服務直接面向C 端市場,和客戶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與當前中國消費主力群體距離最近,這個群體消費升級需求旺盛,物業服務公司可提供高附加值服務空間也最大,而增值服務恰好是未來物業管理公司業務轉型升級的重點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