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裝配式建筑主題催化家居產業升級(32頁)

預制裝配式鋼結構。鋼結構是主要的裝配式建筑結構類型之一,結構主要由型鋼和鋼板等制成的鋼梁、鋼柱、鋼桁架等構件組成,各構件或部件之間通常采用焊縫、螺栓或鉚釘連接。因其自重較輕,且施工簡便,廣泛應用于大型廠房、場館、超高層等領域。

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預制裝配式混凝土(PC)構件是指在工廠中標準化加工生產的混凝土制品,具有結構性能好、產品質量高、施工速度快等特點,適用于各類工業化建筑,具有良好的靈活性和適用性,主要包括預制PC墻板、折疊樓板、樓梯和疊合梁等產品。由于與傳統應用較廣的現澆混凝土結構一脈相承,因此也是目前裝配式建筑三大結構體系中推廣最順利,覆蓋范圍最大的一種。從2016年住建部推行的119個裝配式建筑示范項目來看,混凝土結構占比最大達46%,系混凝土產業發展較早且成本方面具備優勢,但PC構件領域成本競爭激烈,且優化空間有限,短期之內難以對傳統現澆混凝土形成替代。與預制鋼結構相比,雖然占據成本優勢,但難以滿足抗風、抗震及超高度、跨度等設計要求,行業發展高度有限。

裝配式木結構。木結構體系是一種工程結構,它以木材為主要受力體系。由于木材本身具有抗震、隔熱保溫、節能、隔聲、舒適性等優點,加之經濟性和材料的隨處可取,在國外特別是美國,木結構是一種常見并被廣泛采用的建筑形式。然而,由于我國人口眾多,房屋需求量大,森林資源和木材貯備稀缺,木結構并不適合我國的建筑發展需要。而近年來出現的木結構大多為低密度高檔次的木結構別墅,主要是為了迎合一定層面的消費者對木材這種傳統天然建材的偏愛,行業整體體量較小。

比較優勢:施工周期、資源消耗以及節能環保占據先天優勢。裝配式建筑與傳統澆灌式建筑相比,在施工周期、資源消耗、節能環保等方面占據先天優勢。作業方式來看,傳統建筑方式采用半手工操作,施工現場進行混凝土現澆,易產生大量廢水、噪聲與粉塵,造成水污染與粉塵污染。從澆灌定型到安裝,耗時較長,嚴重影響施工速率。由于材料采購或進場驗收環節把關不嚴、不同工人熟練度差別較大、施工現場管理不善等原因,建筑質量無法得到保證。澆灌過程中水泥、鋼筋、木板等輔材消耗浪費嚴重,安裝過程中人工作業量較大,因而存在著較高安全事故隱患。裝配式建筑構件多在工廠依靠模具規模化生產,可控的工廠環境能較好的保證構件和部品質量,節約建筑材料,質量穩定可靠;運輸至施工現場后,由專業化施工團隊直接進行吊裝與安裝,人工作業量少、工程耗時短,相應的事故率也較低,因而裝配式建筑擁有著先天優勢。

海外:發達國家技術成熟,裝配式建筑已得到廣泛認可與應用。當前發達國家普遍采用裝配式建筑,其發展歷史也從側面反映了發達國家社會發展的進程。西方國家早期的工業化、城市化發展以及移民熱,導致城市人口大量增加,由此也帶來了住房短缺的問題。為解決中低收入階層的住房需求,各國政府開始大力倡導采用工業化生產方式建造住宅,裝配式住宅大量涌現。為解決二戰后重建以及生育浪潮帶來的基建、住房需求,裝配式建筑憑借其材料生產速度快、施工周期短、能耗低等優勢再次成為首選,如今現代裝配式建筑在世界范圍內以已得到廣泛認可與應用,美英日德等國家更是走在前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