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學校具有弱周期、穩增長、現金流優秀、盈利能力強、市場空間廣闊等特點,行業正處于投資熱潮中。經濟的全球化帶來的是教育的全球化,具有國際化特征的國際學校是全球化促進教育變革的產物,是教育消費升級的一大趨勢。目前行業正處于投資熱潮中,若《民辦教育促進法》三審通過將加快行業發展。
國際學校市場格局高度分散,經濟越發達地區對國際學校的需求量越大。從招生人數看,前五大國際學校辦學團體以招生人數計的市場占有率合共約為17.5%;從地域分布看,經濟越發達地區對國際學校需求量越大,認可度越高;從學費看,10萬/年以下居多,20萬以上/年的國際學校主要分布在北上深等一線城市。
國際學校的商業模式和辦學模式已經很成熟,未來發展趨勢也較明顯。國際學校目前有三類辦學主體,外資學校,公辦學校國際班和民辦學校,其中公辦學校國際班將逐漸退出或轉為民辦,民辦國際學校將成為主流,外資國際學校一般較為高端,學費昂貴。商業模式上分為重資產和輕資產合作辦學兩種,辦學模式上分為中西結合和完全西式,AP、A-Level和IB三種課程體系將成為主流 。
優質教育資源成為稀缺品是大勢所趨,隨著教育市場化改革的深入,其價值將被重新發現。教育已經被當代社會中大多數人看成是改善他們及子女后代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的一種工具,其重視程度不言而喻。優質的教育資源必然成為一種稀缺資源。在國際學校行業,平均學費已經較普通學校高出很多,而高端學校和一般學校的學費差距還可以達到數倍,盡管如此,高端學校依然是名額緊缺。這個行業追求的不是通識教育,而是精英教育,追求的不是招生規模,而是名校升學率、多年積累沉淀的口碑和品牌。具有良好聲譽和穩定成績的教育資源存在長期的投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