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的內容制造工業體系是韓流偶像產品核心,直播開辟新宣傳路徑。韓流偶像團體的打造可以分為策劃、音樂、視覺三個方面,韓國娛樂產業中,這三方面內容都已經形成了較完善的工業體系,共同協作為偶像團體定位服務。偶像團體宣傳除了傳統的電視節目資源的爭奪外,因移動互聯發展而起的明星直播開辟了偶像直面粉絲交流的新渠道,V Live明星直播平臺已對接開通249個團體、個人或娛樂公司的直播頻道,最大單頻道粉絲數已達到294萬人。
韓流偶像的價值來源于粉絲的著迷狀態,韓流偶像產業變現形式多樣且穩固。韓流產業通過多種方法凸顯偶像的個性才華,并設法使粉絲與偶像產生情感關聯和必須消費的責任感,同時持續且加深這種情感意識。建立情感關聯后,娛樂公司就會通過唱片銷售、音源銷售、演唱會、DVD銷售、周邊衍生品和廣告代言、商演等形式進行情感投入的變現。變現產品經過長期發展已經創造出五花八門的形態,迫使粉絲在一年之中持續重復消費。代表性公司SM 2015年收入規模達到19億人民幣,歸母凈利1.3億人民幣,5年收入CAGR 18%。
從大公司三足鼎立,到后起之秀層出不窮,韓流本地競爭白熱化。韓流發展史從最初一兩家大公司發展到今天,形成以三大公司為主導,各類小公司層出不窮,激烈競爭的格局。韓流偶像的本土市場在最近十年內快速地成為紅海。代表公司SM,JYP,YG憑借高質量的偶像與練習生、優秀人才、技術、人脈資源的聚集基本保持市場地位的穩定,而每年不斷有新成立的公司對這一市場發起進攻。韓國2014年出道組合數為66個,而2009年出道組合數僅為17個。韓流偶像向國際市場發展成為必然選擇。
中國粉絲經濟市場廣闊,合作韓國成熟體系效果值得期待。中國偶像粉絲經濟市場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前景廣闊。本土偶像TFBOYS和SNH48的極端走紅一定程度可以歸因于優質本地偶像的稀缺。國內娛樂公司對模仿韓國模式打造團體曾有過嘗試,但多因借鑒不全面最終失敗。若國內公司能與韓國成熟體系全面合作,以中國少男少女為主體,打造本土偶像團體,將從團體質量和民族情感兩方面同時滿足消費者需求,再借鑒并逐漸建立起成熟的粉絲經濟變現模式,培育符合中國市場情況的偶像粉絲經濟,效果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