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報】物聯網打造能源環保新生態(30頁)

NB-IoT 標準落地,萬物互聯將大有可為。 2016 年6 月16 日,NB-IoT(窄帶物聯網)核心標準凍結,標準化工作的成功完成意味著NB-IoT 技術將進入規模商用階段。相比于傳統的無線通訊技術,NB-IoT 具有低成本、低功耗、高覆蓋、大連接四大優勢。適合于大面積鋪設,在水表、電表、燃氣表、熱力表為代表的公用事業領域智能抄表將率先受益,? 物聯網將為智能電網帶來新的商業模式。NB-IoT 標準落地,物聯網有望為智能電網領域提供更優的低成本解決方案。四表集抄將成為售電公司獲取用戶數據的載體和通道,地方配電網或園區配電企業以電為核心整合四表更加容易有望率先受益。四表合一或智能電表也可以成為智能家居的入口,掌握用戶的更多用能數據,可以為客戶提供更多增值服務。

智慧市政是窄帶物聯網最直接受益對象。根據住建部劃定的市政公用事業管理范圍,市政公用事業包括:供水、排水(含雨水、污水)、燃氣、供熱、道路(含橋梁)、公共交通、環境衛生、園林綠化八大專業,市政公用事業的核心是為城市居民提供公共服務。按照我們的計算,智慧市政四大領域,市場空間接近1300 億,其中智能水表100 億,智慧管網500億,智慧水廠72 億,智慧燃氣600 億。

物聯網促進環保行業智慧化。智慧環保四大領域,市場空間接近600 億。其中危廢管理26 億、數據平臺+監察執法277 億、智慧環衛230 億。物聯網是智慧環保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而智慧環保挖深了企業護城河,是環保行業進入物聯網大數據時代的標志,二者密不可分。智慧環保是在數字環保的數據采集基礎上,拓展了數據采集點位及頻次,利用大數據以及物聯網技術對數據進行深入挖掘以及模擬運算,產生對決策有意義的結論。物聯網通過萬物互聯對大數據進行采集、傳輸和整合,可以說智慧環保使得環保行業數據化,挖深了相應環保企業護城河。

未來行業痛點或將體現在感知層和應用層兩方面。因傳輸層格局基本已定,未來的機會主要存在于感知層和應用層,其中主要靠感知層占領入口,通過流量實現變現。應用層則需要構建生態圈,依靠增值服務變現。在物聯網前景被看好的情況下,智能生態圈將是未來的一種主流商業模式。在此情景下,單一的產品不再具有競爭力,任何智能硬件都需要一個生態系統或協同平臺。從用戶體驗來看,沒有銜接好的產品會給用戶體驗大打折扣。因此廠商要么能接入某一生態圈,或者大入口(例如微信等),要么廠商可以自行構建一個生態圈。現實中,企業更有可能采取“傍大腿”的方式。能否取得入口對企業至關重要。

1 2 3 4 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