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報】物聯網藍海市場,技術驅動產業發展(45頁)

“ 政策+技術”雙驅動,開啟物聯網新時代
物聯網(IoT)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信息世界的“第三次浪潮”。根據美國研究機構Forrester 預測,物聯網所帶來的產業價值將比互聯網大30 倍,物聯網將成為下一個萬億元級別的信息產業業務。 物聯網已被國務院列為我國重點規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在相關政策帶動下,我國物聯網產業呈現出高速發展的態勢。2014 年,IC Insights 數據顯示物聯網整體產值約483 億美元,同比增長21%,到2018年規模可望達到1036 億美元。根據賽迪智庫的數據顯示,2014 年我國物聯網產業的市場規模達到6000 億,近幾年綜合增長率達到了30%以上,充分體現了其強勁的發展勢頭。

物聯網產業鏈涵蓋多項關鍵技術,共同推動物聯網快速發展
感知層是物聯網的核心,是信息采集的關鍵部分,感知層包括RFID 標簽、傳感器網關、二維碼標簽、M2M 終端和識讀器等。網絡層位于物聯網三層結構中的第二層,其功能為“傳送”,即通過通信網絡進行信息傳輸。主流運營商、設備廠商和芯片廠商均支持NB-IoT 技術,基于NB-IoT 的網絡將占據全球運營商級物聯網的大部分份額。隨著NB-IoT 標準將在2016 年塵埃落定,以及NB-IoT 產業鏈的蓬勃發展,2016年將作為NB-IoT 商用元年載入通信史冊。云計算和大數據是物聯網應用層的驅動力,物聯網對應了互聯網的感覺和運動神經系統。云計算是物聯網存在的核心環節,大數據依托于云計算的分布式數據處理、整合,以挖掘其潛在的價值。

國外物聯網已布局多年,國內需諸多方面借鑒經驗
目前物聯網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主要集中在美國、歐洲、日本、韓國、中國等少數國家。通過分析美、日、歐、韓物聯網產業對其國經濟的影響可以看出,每個國家對于物聯網的布局不盡相同,但是物聯網產業不同程度的拉動了該國的經濟增長,促進了大量勞動力就業率增加。物聯網產業在中國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在政策、標準、技術以及應用方面也多有建樹,逐漸呈現出市場引導漸進化、區域發展逐步特色化以及產業協同逐步深入化的特點。同時,隨著物聯網不斷飛速的發展,科技界的巨頭也紛紛發力投資于物聯網。中國物聯網發展在戰略上并沒有落后,但是由于中國獨特的國情所限,物聯網產業發展在不同程度上還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的差距。

1 2 3 4 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