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船舶工業-把握產業轉型升級趨勢(28頁)

快速成長期(1950s-1970s):成本優勢巨大,需求上行推動規模高速增長。二戰以后,戰后重建及全球化貿易帶來艦船需求增長。這一時期的日本相較于歐洲具有較強的成本優勢,一方面是經濟發展初期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另一方面是通過標準預制船舶技術進行模塊化生產,降本增效取得的造船成本優勢。日本造船業的國際競爭力持續提升,并利用周期上行的有利時期實現造船業的崛起。1956年日本的商船產量超過英國成為世界第一,鼎盛時期一度占據了全球市場超過 50%的市場份額,實現全球造船業由歐洲向日本的第一次產業轉移。

產業轉型期(1970s-2000s):抓住大型化油船市場需求,實現大型化船舶建造技術突破。1956 年蘇伊士運河關閉后,日本分析論證了油船大型化趨勢,并開始設計建造繞道好望角的巨型油船。隨著全球石油貿易量上升,日本造船業迎來了巨型油船發展的黃金期,也完成了向當時的高技術船型的產業結構升級優化。

衰退期(2000s-至今):新世紀以來,隨著新興市場需求及技術的發展(如 LNG 運輸船等),日本傳統的技術優勢不再明顯,成本優勢喪失,市場份 額持續下滑。但依靠高效的管理模式以及堅實的本土訂單,日本依然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目前保持著全球第三的位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