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妝品新規引導產業良性發展,供給側加速優勝劣汰整頓。作為化妝品消費大國,我國化妝品高端市場過往長期被海外大牌壟斷,本土市場存在大量同質化競爭現象,隨著“十四五”規劃中明確將化妝品產業作為培育高端自主品牌的重要消費領域之一,相應法規陸續頒布施行。以 2021 年 1 月起正式實施的《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作為行業監管依據的基本法規,而后《化妝品注冊備案管理辦法》、《化妝品新原料注冊備案資料管理規定》、《化妝品功效宣稱評價規范》等一系列重要配套規章及規范性文件相繼發布,監管法規新體系主體陸續建成,形成了涵蓋從原料、生產、品牌到平臺渠道的全生命周期風險制度管理體系,囊括產業鏈各環節及相應經營主體,體現了把我國化妝品產業打造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意志。2022-2024 年多部法規過渡期將結束,該時期對于國內化妝品企業而言為重要調整適應期,市場優勝劣汰節奏預計加速。
化妝品新規吸納國際經驗,監管貫穿產業各環節。中國化妝品新規在吸納國際經驗的基礎上形成適合國內行情的規則條例。我國對于一般性原料要求與歐盟的要求相似,設有禁用、限用原料清單;對于功能性原料也有參考日本對化妝品和醫藥部外品進行分類管理,如設功效分類列表、允許使用清單,也增加了中國特色的部分,對特殊新原料實行注冊管理,對一般新原料實行備案管理。
注冊/備案雙軌制:寬嚴相濟提高監管成效,門檻提高利好頭部原料商。新規按風險程度實施注冊/備案雙軌制管理,優化備案程序、方便產品上市同時提高安全性要求。非高風險原料的數據要求和流程得到簡化,對于高風險原料則實施注冊管理并設置 3 年監測期,新規對于新原料申報放開,但以“寬進嚴出”的思路進行管控,對新原料的申報資料提出嚴格要求,如毒理學、功效測試,安全風險評估,人體安全性測試等都需要大量真實研發和資金投入,僅停留在概念性開發產品以及跟風開發網紅原料化妝品等現象將有效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