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運動為工業文明的產物,二戰后在歐美率先普及。戶外運動誕生于 18 世紀的歐洲,最早以探險和科學考察的形式存在。19 世紀中后期“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后,城市人口劇增、生產節奏加快等社會問題凸顯,戶外運動逐漸演變為一種短暫擺脫現代工業文明的休閑活動。二戰時期,登山、攀巖、野營等戶外技能及裝備在軍隊得到長足進步,隨著戰后經濟復蘇,戶外運動在歐美地區率先實現了大眾化發展,成為提升生活品質的一種生活方式,多樣的戶外組織、戶外比賽開始出現。
戶外運動細分項目豐富多樣,根據所處自然環境不同可分為陸地、山地、水上、冰雪、空中運動以及野營活動和戶外游戲;根據專業程度與活動強度可分為專業、常規和休閑戶外運動三類,滿足不同類型人群的需求——專業戶外運動往往環境較為惡劣,要求參與者在體能、心理素質、技術裝備上達到專業水平;常規戶外運動對專業要求相對低,兼具一定挑戰性和探險性;休閑戶外運動以體驗、放松為主,適應人群廣泛。
4 至 11 月為戶外用品銷售旺季,戶外鞋服占比過半。根據 COCA 數據,2019 年我國戶外用品的市場結構中,戶外服裝以 46%占據近半的份額,戶外工具、露營裝備和戶外鞋靴分別占比 20%/17%/12%。戶外用品銷售呈現十分明顯的季節性,以北半球為例,除了冰雪運動之外,大部分戶外運動參與旺季為 4-10 月份,其中水上運動更為集中,為 5-8 月份。同時,由于雙十一對銷售的拉動較大,因此 11 月份往往也是各類戶外用品的銷售大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