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電改加速,擁抱虛擬電廠的星辰大海(23頁)

虛擬電廠是實現可調節資源再聚合的電網智能控制技術與商業模式。伴隨著國內外虛擬電廠的發展,虛擬電廠的概念不斷更新。“虛擬電廠”的定義依次有:類似自治微網的網絡;發電資源的組合與管理;基于技術的負荷側資源的組合;分布式電源、可控負荷和儲能系統的集群。上述定義都強調了虛擬電廠通過聚合源、網、荷、儲各類資源,形成特殊發電廠參與電力系統運行。2018 年 3 月,國際電工委員會(International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IEC)立項首批虛擬電廠國際標準,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牽頭開展了虛擬電廠國際標準編制。隨后,重新給出了虛擬電廠的標準定義:虛擬電廠是一種聚合電網調度中原本看不到、控制不了的負荷側可調節資源,形成可調控、可交易單元,直接參與電網調度控制和電力市場交易的智能控制技術和商業模式。

虛擬電廠的“虛擬”在于其內部資源在空間上的分散分布而非集中的物理實體。虛擬電廠主要的能源是風、光等分布式、波動大的新能源,電源主要包括家庭型(DDG)與公用型(PDG)這兩類分布式電源,這一特性使虛擬電廠具備靈活性,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同時,也對其管理層面上對各類電源特性與實際環境的把握、綜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虛擬電廠在整體上協同一致實現了電網運行與電力市場交易等“電廠”的功能。虛擬電廠的目的在于聚合分布式新能源發電資產、通過靈活性算法自動控制發電資產、調節電力生產和消耗之間的偏差、減少新能源注入電網帶來的沖擊等,是傳統電廠功能與效率的進一步優化。其中,算法是虛擬電廠的核心,通過多維度的時間序列和信息的輸入,包括電力交易中心價格預測、輸電運營商的節點數據、天氣預測數據、實時的發電資產狀態數據、歷史數據等,輸出最優的運營策略,完成對發電資產的自動控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