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醫保控費大背景下,集采與醫保談判常態化推進,其中跨國制藥企業(MNC)受影響較大,由于其多數品種均為已過專利期的原研藥,市場上仿制藥品種類較多且價格較低,進入集采后的品種意味著砍掉大部分盈利空間,也意味著在集采品種上營銷費用將進一步壓縮。
帶量采購使得仿制藥與原研藥、生物類似藥等價格均面臨大幅跳水,同時創新藥研發成本高、國內競爭壓力大,眾多藥企積極尋求海外市場。在中美雙報等政策的支持下,藥企通過開展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加快藥品在多國市場的上市速度,同時也在產品質量上保持一致。
隨著國家降低醫院藥占比政策的深入,處方外流催生了院邊店,DTP藥房的發展,藥店整體連鎖化率從15年的30%左右提升到了56.9%。藥店連鎖化率的提升降低了供應鏈數字化的難度。供應鏈數字化程度加深加速了醫藥企業與中游以及中端市場的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