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行業分析框架(40頁)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是由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在一定的條件下聚合生產的非離子型高分子化合物。PVP有液態和固態兩種不同的形式,最常見的是粉末、水溶液和有機溶液。PVP最早由巴斯夫在1938年發明,因其生理學上類似人體血漿蛋白的高分子聚合物,二戰時期曾一度被用作血漿的替代物。PVP具有優異的溶解性、化學穩定性、低毒性、成膜性等優點,作為助劑、添加劑、輔料應用需求較高,是一種應用廣泛的精細化工產品,在醫藥、紡織、化工、飲料、日化等多個領域得到應用。

K值是決定PVP各種性能的重要因素。K值指用聚合物稀溶液的黏度測定值計算而得的數值,與聚合度或分子的大小有關,一般而言,K值越大,分子量越大,其粘度越大,粘接性越強。PVP主要產品品種及規格按分子量可分黏度級別為K-15、K-30、K60、K-90。

乙炔法工藝成熟,是目前主流的生產工藝。乙炔法以乙炔、甲醛等為起始原料,先合成1,4-丁二醇(BDO),再經過催化脫氫成環、氨解、炔加成等反應最后得到PVP單體NVP。乙炔法是最早也是迄今比較完善的合成NVP方法。乙炔法生產NVP工藝的主要優點是工藝成熟、原料便宜易得,適合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等;另外,乙炔法具有工藝流程長、固定資產投資大、操作條件要求嚴格、主要的原料乙炔存在爆炸危險性等特點。因此,需要具備一定的規模、較高的管理水平、控制技術、研發實力、完善的銷售網絡和售后服務的企業才能選擇這種方法。目前全球只有巴斯夫、亞什蘭和國內少數大型廠家采用該生產工藝。因為BDO產量較大,所以國內PVP公司多從BDO開始進行生產PV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