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機床-自主可控大有可為(33頁)

國之重器,現代工業發展壓艙石。機床是指用來制造機器的機器,又被稱為“工作母機”或“工具機”。機床的品種、質量和加工效率直接影響著其他機械產品的生產技術水平,因此,機床工業的現代化水平和規模是一個國家工業發達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機床可分為金屬切削機床和金屬成形機床,其中占比最大的是金屬切削機床。

行業景氣度觸底回升。金屬切削機床是主要機床品類,其產量變化是我國制造業發展各階段的縮影。我國2001年加入WTO,貿易額迅速增長拉動了制造業對機床的需求,產量實現較快速提升。2000-2011年,我國金屬切削機床產量從17.7萬臺提升至86.0萬臺,復合增速達15.5%。
我國金屬切削機床產量在2011年達到歷史頂峰,并在2012-2014年保持高位。隨著機床存量快速提升,2015-2019年機床行業進入低潮期。2019年金屬切削機床產量41.6萬臺,比2011年高點的86萬臺下降52%;2020年以來金屬切削機床產量呈現底部回升態勢,一方面得益于疫情后海外需求拉動出口并推動制造業迅速復蘇,另一方面與機床更新周期形成共振。2021年我國金屬切削機床產量至60.2萬臺,同比增長35%。

需求推動供給向中高端領域邁進。我國作為全球第一大機床生產和消費國,長期以來在機床的產業環境上與國外機床強國存在先天差距,基礎零部件、工藝、材料的薄弱進一步阻礙了我國高端機床國產化進程的推進。從產品定位和服務上,相比于歐洲和日本聚焦中高端路線,國內機床產品多聚集在中低端,產品趨同,紅海競爭;從技術積累與人才培養方面,新生民營企業參與市場競爭時間較短,技術積累不足,與歐洲/日本相比處于明顯弱勢地位;同時在人才培養上,產學研脫節和人才流失拉大了與國外機床強國的差距;此外,國內高端機床產業鏈配套不健全,基礎材料、高性能功能部件競爭力弱無法滿足高端需求,導致用戶對國產高端機床信任度較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