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人形機器人場景技術和產業化趨勢(32頁)

今年,馬斯克將公眾的目光引向了9月份即將發布的人形機器人。今年1月,馬斯克在財報電話會上表示,開發人形機器人將是今年最重要的工作。6月,馬斯克宣布發布推特稱,特斯拉的“AI Day”將推遲到9月30日舉行,為了能夠屆時推出人形機器人Optimus(擎天柱)原型機。早在2021年8月的特斯拉“AI Day”,馬斯克就宣布了制造人形機器人的計劃。會上通過PPT介紹了機器人的外形、軟硬件配置等情況,并由真人演員扮成該機器人進行亮相舞蹈。

縱觀人形機器人發展史,人形機器人產業從日本起步,逐漸由美國主導。起初,人形機器人在本田和軟銀的研發投入下得到起步,以供展覽的機型為主,在日本獲得快速的發展,21世紀之后逐漸由美國公司主導,包括波士頓動力、Agility Robotics和特斯拉等一系列科技公司,進行了大量的科研投入,開始訓練人形機器人在更復雜的現實環境中進行作業。

在未知需求探索中,人們希望機器人能夠發揮更為復雜和重要的作用,例如成為伴侶、成為管家或者成為專職司機(L5級別的自動駕駛),電影中的機器人形象給了人們對于機器人過高的期待,但就目前的科技水平來說,現實和電影的距離相當遙遠,同時還面臨來自倫理、法律的挑戰。例如L4級別以上的自動駕駛,汽車接管駕駛,如果發生了事故,事故責任的劃分就是難以決斷的法律難題。因此,這類高級機器人的發展前景難以評估,暫時不納入我們的討論范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