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典型的大宗供應鏈企業有嘉能可、托克、嘉吉、三井物產、ADM等,業務范圍涵蓋全球范圍內的金屬和礦物、能源產品、工業產品、農產品、食品的開采(或生產)、加工、提煉、運輸、儲存、貿易及供應鏈管理服務等。
根據學術論文《能源和礦產資源消費增長的極限與周期》研究結論,隨著經濟的發展, 發達國家或地區一次能源人均消費量呈現出緩慢增長、快速增長、減速增長直至零增長或緩慢負增長的“S”形軌跡。這一演變規律,表現在資源消費的轉折點和零增長點, 與城市化率、經濟(產業)結構、基礎設施完備程度以及社會財富積累水平等經濟社會發展程度的重要指標變化點密切相關。即隨著經濟發展, 即人均收入或人均GDP的不斷提高, 城市化率、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財富積累水平持續提升, 大宗商品或資源性產品消費將陸續進入準近飽和狀態, 消費結構的改變, 致使鐵、銅、鋁等大宗礦產在工業化中期開始陸續到達人均消費極限值, 并引起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推動經濟結構變遷;進入后工業化發展階段, 以服務業為主體的國民經濟體系逐漸使人均能源消費增長到達極限值。
總結海外較為典型的大宗商品供應鏈企業的發展規律,共性在于:(1)貿易仍舊是多數大宗供應鏈企業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單純買賣的貿易商已經很少,而同時伴隨著采購分銷、庫存管理、制造加工等綜合供應鏈服務;(2)基于對產業鏈的介入深度和增值服務的需求,進行相關的資產布局至關重要,從而實現對貨權的把控和嚴控信用風險;(3)發展路徑上,基于中游貿易環節,向產業鏈上下游(上游收購礦產資源/制造加工、下游深加工/分銷)進行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