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足鼎立的電商物流體系。圍繞電子商務物流,有三大參與方,分別是電商自建物流、菜鳥平臺、第三方快遞(三通一達為代表)。電商自建物流和菜鳥物流平臺的最初的出發點,都是希望通過用最優質的快遞服務來提高客戶體驗,最終增加B2C 業務的銷售量。然而由于居高不下的倉儲物流建設成本,兩類物流模式都不約而同的將未來的發展方向,定位在對于全社會開放的、獨立的物流公司。而另一方面,原本就為社會化經營的第三方快遞企業也開始反向滲透電商領域。
菜鳥誕生的背景及現狀:“天網”+“地網”,大數據推動物流效率升級。天貓商城的物流服務處于良莠不齊的狀態,難以形成統一的形象及口碑。加之B2C 電商通過自建物流體系,在外部競爭上給予天貓壓力,使天貓商城在家電家私為代表的細分市場份額逐漸被蠶食。對此,阿里開始發力物流,推出了“平臺化、網絡化”思維的物流體系“菜鳥網絡”,依托天貓、淘寶交易、物流信息的數據網絡(天網),并利用分布全國幾大重要區域的巨大倉儲中心(地網),利用信息大數據的優勢,布臵倉儲,調配物流,在多個方面提高物流快遞轉運的效率。
菜鳥體系大解構:多領域布局,智能物流立體布局漸清晰。其一,菜鳥引入銀泰和復星作為股東,借力銀泰復星全國拿地布局物流地產,據網絡媒體不完全統計,菜鳥目前已拿下2 萬畝物流用地。其二,阿里巴巴與蘇寧“聯姻”,互相出資百億認購對方新發行股份。通過戰略合作,蘇寧得到阿里導入的線上巨量消費者資源,阿里則將450 萬平米倉儲網絡和全國線下門店資源納入麾下。其三,參股專業智能倉配一體化解決方案提供商——心怡科技,讓其負責天貓超市開倉的核心管理。此外,阿里還投資全峰、百世匯通、圓通快遞、日日順、卡行天下、高德和新加坡郵政等企業,完成了在智能物流領域的全方位立體布局。
菜鳥盈利模式分析:整體來說與快遞公司是合作關系。菜鳥向賣家提供倉配網絡服務、跨境網絡服務和基于平臺大數據的傳統快遞服務,向物流企業提供的大數據分析及物流云服務,此外菜鳥還推出針對農村賣家及消費者的農村物流,以及面向最終端消費者的菜鳥驛站代收代寄件服務。
菜鳥定位:類政府行業標準制定者及變革推動者。我們認為菜鳥的目標定位是促進電商物流不斷變革升級,讓各家快遞物流企業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這一目標,使得菜鳥主觀上并不會直接與快遞企業競爭,但是客觀上會影響快遞企業未來競爭的路徑。一方面,加入菜鳥聯盟的幾家快遞公司的相對份額會比較穩定,不會出現一家逐漸做大甚至壟斷的局面,集中度不大可能再顯著提升。另一方面,積極參與菜鳥體系的快遞企業會比不積極參與的更加受益。此外,菜鳥的動作也會影響到快遞公司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