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鋰-超級周期開啟全球資源競爭白熱化(35頁)

鋰是重要能源金屬,是我國戰略性礦產。鋰(Li)是一種銀白色質軟堿金屬,是稀有金屬之一,在地殼中的含量約為 0.0065%。在標準條件下,它是最輕的金屬和最輕的固體元素。與其他堿金屬一樣,鋰擁有高活性和易燃性,必須儲存在真空、惰性氣體或液體中,如礦物油或純化煤油。由于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在使用上,鋰常被用于多種工業應用,包括電池、陶瓷和玻璃、潤滑脂等,被譽為“工業味精”;也可作為人類情緒穩定劑,治療急性狂躁癥或躁郁癥等精神疾病。由于鋰擁有各種元素中最高的標準氧化電勢,能較好的應用在電池和儲能領域,故也被稱為“21 世紀的能源金屬”。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和鋰電池的快速發展,鋰受到了廣泛關注,被我國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礦產。

常見存在形式為鹵水鋰和硬巖鋰,鹵水鋰資源占比約為六成。由于具備高活性,鋰在自然界中并不以單獨元素的形式存在,只能于化合物中發生。常見的形式有鹵水鋰和硬巖鋰,其中鹵水鋰是全球鋰資源的主要存在形式,主要以鹽湖2的形式存在。根據美國地質勘探局(USGS)的數據,2020 年全球查明鋰資源量約為 8600 萬噸,其中鹵水鋰占比約為 60%。硬巖鋰則主要存在于花崗偉晶巖或花崗巖中,包括鋰輝石3、鋰云母4、透鋰長石5、鋰蒙脫石黏土6等(圖 2)。

全球鋰資源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南美三角區和澳大利亞。兩地鋰資源占全球總資源量的 65%。其中南美三角(玻利維亞、阿根廷、智利)占比高達57%,是鹵水鋰資源最為集中的地區;澳大利亞占比為 8%,是硬巖鋰,特別是鋰輝石集中的國家(圖 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