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水稻-我國水稻供需寬松趨勢有望延續(31頁)

水稻行業產業鏈簡介。從水稻行業的產業鏈來看,上游主要由種子、化肥、農藥與農業機械行業構成,這些農資原料約占農戶生產水稻約 5 成的成本。其中,種子約占水稻種植總成本的 6%,化肥約占水稻種植總成本的 19%;農藥費和機械作業費分別占據水稻種植總成本的約 7%與 16%。產業鏈的中游主要是水稻種植企業,進行水稻的種植與生產。產業鏈下游主要是大米加工環節,最終產品流向終端消費市場。在終端消費市場中,食用消費、工業消費、飼用消費是我國大米市場的主要需求來源。

按照繁殖方式不同,我國水稻主要包括雜交水稻與常規水稻。雜交水稻是指選用兩個在遺傳上有一定差異,但二者的優良性狀可以形成互補的水稻品種進行雜交,進而生產出的具有雜種優勢的第一代雜交種。我國是全球第一個成功研發和推廣雜交水稻的國家。而常規水稻是可以留種且后代不分離的水稻品種。常規稻和雜交水稻二者的根本區別在于是否可以自交留種。雜交水稻若留種,后代會出現較為明顯的性狀分離現象,從而導致水稻產量下降,因此雜交水稻每年均需換種。除此之外,與常規水稻相比,雜交水稻的選育難度較高、品質相對較差,種子價格整體高于常規水稻。但由于雜交水稻結合了父本與母本的優勢,使其具有穗大粒多、抗逆能力強、產量高等特點。

按照形態特征與生長期不同,水稻可以分為粳稻與秈稻,早稻、中稻與晚稻。按照形態特征不同,水稻可以分為粳稻與秈稻。粳稻谷粒短圓,葉窄色濃綠且劍葉開度大,淀粉含量低,適合在高緯度地區播種;而秈稻谷粒細長,葉寬、色淡綠且劍葉開度小,淀粉含量高,適合在低緯度地區播種。按照生長期不同,水稻又可以分為早稻、中稻與晚稻。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早稻的播種期為 3 月底 4 月初,生育期一般不超過 120 天,于 7 月中下旬收獲;中稻的播種期在 4 月初至 5 月底,經過 125-150 天左右的生育期,9 月中下旬收獲;而晚稻的播種期集中在 6 月中下旬,生育期較長,一般在 150 天以上,十月中上旬收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