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將帶動整體肝素產業價格上漲。預計 2019 年 Q3-Q4 開始顯著體現。根據產業鏈上下游關系分析,非洲豬瘟將帶來生豬出欄數量的下降,從而降低豬小腸的供應,并使得肝素粗品的供給下降,帶來粗品價格的上升,并進一步推動原料藥價格的上漲。非洲豬瘟對于生豬的影響主要兩方面:對即期肥豬的影響和對母豬的影響。由于對即期肥豬的影響相對有限,豬瘟主要影響 12-13 月之后的生豬出欄數量,預計豬瘟對于肝素行業的影響將在 Q3-Q4 顯著體現。
生豬的供需開始顯著影響肝素產業。回顧過去 10 年生豬價格與肝素價格的走勢,可以看到兩者不呈現顯著相關性。我們認為主要原因是:1)過去豬小腸的供應遠大于肝素原料藥的需求,肝素價格對生豬供需變化不敏感。2000-2014 年豬小腸利用率僅在 30-50%,小腸的供應遠超過肝素生產的需求。2)受粗品、下游制劑等產業鏈各環節庫存周期變化的影響,價格反映出現偏差。3)肝素行業性事件影響。隨著下游肝素制劑的穩定增長,原料藥需求相應增加,中國作為全球最大肝素原料藥出口國,2018 年豬小腸的利用率已經接近 90%(由于福建廣東地區人民的飲食習慣,10%的食品加工需求較為剛性),意味著肝素原料藥及制劑的生產已經開始受限于豬小腸的供應。在此情境下,生豬的供需變化將會顯著影響肝素產業。
目前并無其他替代豬小腸的肝素生產途徑。在世紀 80 年代,肝素鈉正進入中國市場的初期,豬、牛、羊的小腸粘膜和牛的肺臟,都是提取肝素鈉的主要生產原料,隨著瘋牛病的爆發,以及 2008 年“百特”事件后肝素標準的提升,“牛羊肝素”已經退出肝素生產市場。只有從豬小腸粘膜中提取的肝素與人體自身內源存在的肝素結構相同,不會像牛、羊的小腸粘膜或牛的肺臟中提取的肝素在人體中產生蓄積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