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乘聯會預測,2022 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將達到 550 萬輛,同比增速近 70%。今年年初以來,隨著新能源車行業供應鏈緊張、補貼退坡、宏觀經濟下行等不利因素,再疊加部分車企因為成本上漲被迫提價,市場擔心今年新能源車行業產銷量不達預期。
2021 年各大傳統車企均積極推進新能源轉型,特斯拉、蔚小理等新勢力車企銷量也實現同比大增,使得動力電池需求大幅提升。在需求推動下,贛鋒鋰業等鋰電上游原材料企業均宣布擴產,然而鋰礦的投產周期通常需要 18 個月以上,導致現階段動力電池上游原材料出現供需失衡,三元材料及磷酸鐵鋰等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一路高漲。一方面,上游原材料供應不足將使得動力電池產量下降,制約新能源汽車產量,導致新車交貨周期延長;另一方面,原材料價格上漲勢必將傳導至動力電池,最終導致新能源汽車廠商生產成本大幅提升。
補貼退坡是迫使新能源車企提價的另一重要因素。根據《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關于 2022 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2022 年新能源乘用車補貼將在 2021年基礎上退坡 30%,使得新能源車企面臨更大的成本壓力。在動力電池價格上漲及補貼退坡雙重壓力下,特斯拉、比亞迪、小鵬等主要新能源汽車廠商均宣布提價,提價幅度從 1000 元到 2.1 萬元不等。在交貨周期可能延長的背景下,此輪提價或將對新能源乘用車,尤其是中低端車型銷量造成一定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