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電子元器件-激光雷達半導體替代加速(17頁)

根據 AutoForecast Solutions(以下簡稱為 AFS)的數據,2021 年,由于芯片短缺,全球汽車市場累計減產量約為 1,020 萬輛。主要地區中,2021 年,北美洲減產 317.8 萬輛,歐洲減產 295.4 萬輛,中國減產 198.2 萬輛,亞洲其他地區減產 174 萬輛,南美洲減產 35.5 萬輛,中東/非洲合計減產 6.2 萬輛。其中,亞洲是 2021 年汽車減產最嚴重的地區,合計減產超 360 萬輛。針對 2022 年,AFS 分析認為,預計將減產 76.77 萬輛,其中北美洲預計減產17.43 萬輛,歐洲預計減產 28.08 萬輛,中國減產 10.82 萬輛,亞洲其他地區減產 16.3 萬輛,南美洲減產 3.14 萬輛,中東和非洲預計減產 1 萬輛。從細分品類看:微控制器(MCU)半導體緊缺程度最高,功率半導體(IGBT)緊缺程度中期有望緩解,用于電源管理等品類的模擬芯片緊缺程度有望得到緩解。

車聯網方面:工信部力推智能網聯汽車,2022 年有望進入量產關鍵年。1 月 12 日,工信部表示將全力以赴維護汽車工業平穩健康運行,加大力度推動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根據 IHS 數據,2020 年全球汽車半導體市場規模為 380 億美元,受益于汽車行業“三化”趨勢,預計到 2026 年將達到 676 億美元。隨著芯片短缺逐步緩解和汽車智能化滲透率提升,2022 年智能網聯汽車細分領域有望進入量產元年。

激光雷達方面:遵循“性能優化+降本增效+下游需求旺盛“三大邏輯,前裝量產元年將至。測距方式 ToF 發展成熟,FMCW 有望與 ToF 并存,掃描方式短期內混合固態式有望前裝量產,長期將從機械式向固態式演化。華為、大疆入局助推激光雷達降本增效,規模經濟逐漸顯現,未來激光雷達價格有望下探至商業化量產上車水平。無人駕駛和高級輔助駕駛為下游主要應用領域,據沙利文據測,全球激光雷達在無人駕駛及高級輔助駕駛領域的市場規模將于 2025 年分別達到 35 億美元和 46.1 億美元。目前行業上游核心元器件領域正加快追趕海外巨頭,實現國產替代;中游兩種推進風格競爭,速騰聚創、禾賽科技等加速提升競爭力;下游通過投資方式與 OEM 和 Tier1 高度捆綁,提前鎖定訂單。激光雷達未來將向性能、低成本、全固態化、自主可控趨勢發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