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電子-國產消費電子品牌快速崛起(23頁)

二戰結束后,日本憑借美國資源和訂單支持獲得了經濟的迅速恢復,國民經濟超過戰前。但當時日本產業結構主要以資源和勞動力密集型的重工業為主,國民收入較低且發展不均衡,1960 年池田內閣提出“國民收入倍增計劃”,旨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強調工業化,技術引進和提高勞動者素質。

此后日本高中和高校入學率進入快速上升期,企業研發投入也大幅提升。日本高中入學率從1954年的50%左右提升到1975年的90%以上,高等教育入學率從1971年的 17.3%增至 1979 年 30.3%,1980 年后日本研發投入強度(研發開支占 GDP的比重)已經超過 2%,與美國僅差 0.22pct,1989 年后,日本的研發投入強度一直高于美國。

冷戰美蘇對抗逐漸上升到科技行業的對抗,以 IC 為代表的電子產業顯得尤為重要。日本政府同期出臺大量政策,給予電子公司大力支持,引導社會資本和相關研發人才、資金投入轉向電子相關產業。1957 年,日本政府頒布《電子工業振興臨時措施法》,減少電子產業公司的征稅,1970 年前后,日本政府多次出臺政策鼓勵企業加大投入電子相關行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