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U:專用計算時代的剛需。處理器芯片經歷了從專用到通用,再從通用到專用的2次轉變。其中,可存儲指令的馮?諾依曼體系和1971年X86CPU的誕生是第一次轉折的誘因;摩爾定律的減速和以GPU為代表的異構運算的崛起是第二次轉折的誘因。異構時代,芯片需集成多個模塊來滿足不同的需求。例如汽車芯片集成了GPU、CPU、NPU等至少10種處理單元。
從GPU應用看GPU投資地圖。GPU被廣泛地運用于PC、游戲主機、汽車、服務器、移動等領域。其中注重算力的服務器和注重便攜性的移動端分別采用獨立和集成GPU,而汽車、游戲主機、PC等主要采用獨立+集成的GPU接入方式。全球GPU市場表現為寡頭壟斷下的高增長,年復合增速超過30%,主要市場份額被英偉達等美系企業占領。在此宏觀背景下,國產GPU企業蓬勃發展,在GPU軟硬件方面同時出擊,呈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
國產GPU產業鏈—先進制程數字芯片產業鏈。GPU是數字芯片,基于制程越小,性能越好的規律,GPU產業鏈是先進制程數字芯片產業鏈。當前國產GPU產業鏈進口替代:設計環節,景嘉微等龍頭在不斷追趕,封測環節,通富承接AMD 7nmGPU封測,14nm及以下結點的先進制程,設備、材料、EDA/IP、制造等環節與國外領先龍頭差距較大,目前仍采用“外循環為主+內循環為輔”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