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效應日趨嚴重。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的生產活動對煤炭、石油等能源的需求日益提升,向大氣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逐年增加,溫室效應也隨之增強,打破了地球系統原有的熱量平衡,可能對地球生態系統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害。因此,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成為了全人類的共同目標。
世界各國逐步達成共識,多國提出碳中和目標。1997 年通過的《京都協議書》首次以法規形式限制了溫室氣體排放。2016 年 4 月,全球 178 個締約方共同簽署了《巴黎協定》,并提出將全球平均氣溫較前工業化時期上升幅度控制在 2 攝氏度以內,努力將溫度上升控制在 1.5 攝氏度以內的長期目標。截止 2021 年 4 月,已有超過 130 個國家和地區提出碳中和目標,部分國家已進入立法階段。
中國力爭于 2030 年前達到碳排放峰值,努力爭取 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2020 年 9 月,我國宣布將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爭于 2030 年前達到碳排放峰值,努力爭取 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碳達峰是指我國二氧化碳的排放在 2030 年前不再增長,達到峰值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我國在 2060 年前,通過二氧化碳去除技術,抵消自身的二氧化碳排放,實現凈零排放。此后,各級黨委和相關單位也陸續推出碳中和相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