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鉆石為人造金剛石制造工藝進步的產物,我國為人造金剛石生產第一大國。金剛石的莫氏硬度為 10 級,化學成分為 C,是目前天然存在的硬度最大的物質,屬于碳元素的同素異形體之一。按照成因不同,金剛石分為天然金剛石和人造金剛石。天然金剛石屬于不可再生資源,儲存在金伯利巖或鉀鎂煌斑巖中,全球年產量約 1 億克拉,其中可以用作珠寶的天然金剛石約 20%,澳大利亞、扎伊爾、博茨瓦納、俄羅斯、南非五個國家產量占據全球的 90%,由于其開采成本高昂,開采過程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程度較大,無法被大范圍應用于工業領域。目前工業用途金剛石為人造金剛石,2020 年全球人造金剛石年產量超過 200 億克拉,我國占比 95%。隨著人造金剛石制造工藝的不斷提升,人造金剛石單晶中質優粒大的單晶可以用于制作培育鉆石,據貝恩統計,2020 年全球培育鉆石產量約 720 萬克拉,作為鉆石消費領域的新興選擇,培育鉆石主要用于制作鉆石飾品和其他時尚消費品。
培育鉆石產品屬性與天然鉆石無異,鉆石身份獲美國聯邦機構認可。從產品本身的屬性上看,培育鉆石與天然鉆石的晶體結構、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光學性質完全相同,且培育鉆石在透明度、折射率、色散等方面可以與天然鉆石相媲美,肉眼無法識別,需借助專業的設備進行區分。2018 年 7 月,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對鉆石的定義進行了調整,將實驗室培育鉆石納入鉆石大類,即認可了培育鉆石為真鉆石。而常被作為鉆石仿品的莫桑石和鋯石,雖然光學性質和外觀與鉆石有相似之處,但莫桑石和鋯石,它們的化學成分分別是碳化硅 SiC 和立方氧化鋯 ZrO2,是和鉆石完全不同的物質。莫桑石由于色散值更高,肉眼看上去更加火彩、閃耀,鋯石的相對密度更大,相同體積的鋯石和鉆石,鋯石的重量會更大。
國際權威鑒定機構背書,為培育鉆石良性發展保駕護航。對于不同品質或品質接近的鉆石產品,消費者無法通過肉眼來區分,所以在購買過程中,消費者通常要根據權威機構出具的鑒定報告來認清一款鉆石產品的本質。國際上三大權威的珠寶鑒定機構,美國寶石學院(GIA)、國際寶石學院(IGI)和比利時鉆石高階議會(HRD Antwerp)均能夠提供實驗室培育鉆石產品的鑒定服務。目前,三大鑒定機構均依照國際公認的鉆石 4C 標準,即顏色(Color)、凈度(Clarity)、切工(Cut)、克拉重量(Carat),采用和天然鉆石相同的標準,對實驗室培育鉆石的 4C 屬性進行定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