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元宇宙-應用或加速虛擬人需求望提升(30頁)

一般而言,虛擬人指由 CG 技術構建、以代碼形式運行的擬人化形象。籠統地說,虛擬人、數字人、虛擬數字人均指通過 CG 技術創造出的擬人化形象,他們被賦予鮮明的人物設定,以代碼與數據的形式在計算設備上運行。嚴格來說,虛擬人強調其在外觀上與真人的相似性;數字人強調其存在于二進制的數字世界中,既可以是根據真人生成的 1:1 數字孿生,亦可以是完全虛構的形象與身份;虛擬數字人則有著更為嚴格的定義,根據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發布的《2020 年虛擬數字人發展白皮書》,虛擬數字人具備三大特征:1)擁有人的外觀及性格特征;2)擁有通過語言、表情或肢體動作表達的能力;3)擁有識別外界環境、與人交流互動的能力。本文將虛擬人、數字人、虛擬數字人三個概念統稱為“虛擬人”。

如果將元宇宙比作駛向未來的飛船,那么虛擬人是必要的船票。對于用戶而言,虛擬人是任何人進入虛擬世界的必要化身,用戶可以根據其喜好設置多個形象迥異的分身;對于經紀公司與 MCN 而言,虛擬偶像比真人違約風險低、公關風險低、管控力更強,因此其有意愿孵化虛擬偶像、虛擬主播;對于服務型企業而言,虛擬主持人、虛擬客服在普通 AI產品的基礎上增強了互動體驗并有利于塑造品牌形象。因此我們認為,虛擬人在虛擬世界和真實世界中均扮演著重要角色,科幻小說《雪崩》亦將 Metaverse(元宇宙)、Avatar(虛擬化身)兩個概念緊密關聯。除了從制作主體與應用場景出發以外,虛擬人還可根據美術風格的不同劃分為高保真、寫實、卡通三類,根據驅動方式的不同劃分為手動調節關鍵幀、預制動作、動作捕捉、語音/文字驅動四類。

根據虛擬人制作技術及其在市場上的形態,可總結出一套通用系統框架。由于虛擬人的發展尚處于成長階段,目前仍未形成統一的系統框架,但根據虛擬人制作技術及其在市場上的形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總結出了一套通用系統框架。根據該框架,虛擬人一般由五個模塊構成,其中人物形象基于建模技術,語音生成模塊基于 AI 技術,動畫生成模塊基于動作捕捉或 AI 技術,音視頻合成顯示模塊將語音和動畫部分結合以呈現給用戶;交互模塊為擴展項,一些側重于展示的虛擬人不具備交互能力(如小紅書、微博等平臺上的虛擬 KOL),而強調交互的虛擬人可通過語音語義識別等 AI 技術或真人操控來完成與用戶的交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