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雙酚A-下游產能投放拉動雙酚A增長(17頁)

雙酚 A 行業相對于其他大宗化工產品,具有更為明顯的產業鏈一體化的特征。一方面其上游的苯酚與丙酮可以通過異苯丙法裝置由純苯與丙烯同時制得,異苯丙法生產苯酚與丙酮具有更低的生產成本與相對簡單的工序流程,是目前國內以及全球苯酚與丙酮最為主流的生產方式。另一方面其下游主要為聚碳酸酯、環氧樹脂等高端品種,海外企業占據主導地位,在行業發展初期,就基本建立起了明顯的產業鏈一體化競爭結構,行業內后來者只能跟隨,這也導致我國的雙酚 A 產業商品化率較低,大部分主要用于滿足自身下游配套裝置需求。展望未來,隨著大型煉化一體化企業的加入,行業集中度仍將持續上升,預計未來雙酚 A 的商品化率將逐漸走低,行業內成本競爭態勢貨愈加明顯。

硫酸法是雙酚 A 的傳統生產方法。硫酸法特點是設備少,工藝簡單,但合成雙酚 A 時有許多副產物生成,例如會生成鄰雙酚、鄰對雙酚、三酚、色瞞以及其它一些縮合物,故該法產品質量差,物料消耗定額高,勞動強度大,而且三廢多,處理特別困難。雙酚 A 主要用于環氧樹脂和聚碳酸酯,它們對色度和雜質都有嚴格限制,硫酸法生產的雙酚 A 產品還必須進行精制才可在這兩者中應用。硫酸法在發達國家早在 60 年代就已逐步淘汰。

離子交換法雙酚 A 生產工藝首先由美國聯碳公司于 60 年代初實現工業化。該法投資費用低,并且工藝中只含苯酚、丙酮量極低的少量廢水,減少廢水處理。此外,固體廢料、廢氣在工藝中作內部燃料,無需另外處理。該法是連續化工藝,開停車方便,產品質量高而穩定,操作彈性大,同一裝置能生產不同級別的產品。不足之處是離子交換樹脂一次性填充大,丙酮單程轉化率低,需配備丙酮回收裝置。離子交換樹脂法特點是無腐蝕,污染極少,催化劑易于分離,產品質量高,操作簡單,但催化劑昂貴,對原料苯酚要求高。近年來新建裝置大多采用此法生產雙酚 A。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