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已有近 30 個國家和地區做出“碳中和”承諾,其中絕大部分國家明確將在本世紀中葉左右實現“碳中和”。天然氣作為化石能源中最為清潔的能源形式,其釋放單位熱量的碳排遠低于煤炭;而比起光伏、風電等新能源形式,作為傳統化石能源的天然氣又具備可實現全天候不間斷供給的特點,在儲能實現經濟化運用之前,天然氣發電將在電力系統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在各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進程中,天然氣將發揮重要的過渡作用。
“雙碳”背景下,逐步降低燃煤發電占比是大勢所趨,同時新能源發電在儲能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以前,間歇性供電的缺點難以得到有效解決。因此在一定時期內,因降低煤炭用量而損失的發電量需要依靠天然氣等較為清潔的傳統能源來補足。近年來,受電力系統煤改氣等因素的影響,歐美發達國家天然氣消費量有所上升。我們預計在中短期內,這些國家電力系統中天然氣的用量還有一定的增長空間,從而為天然氣需求帶來增量。
目前,世界天然氣生產主要集中在美國、俄羅斯和中東地區。通過對全球天然氣產量歷史數據的追蹤,近幾年美國天然氣產量的增加是全球天然氣產量邊際增量的主要貢獻國,但是參考美國現階段的天然氣鉆機活躍數,天然氣產量等相關數據可以顯著的發現,美國天然氣產量恢復緩慢,短期或難以大規模增加天然氣產量。與此同時,由于 OPEC+持續實施較為謹慎的減產協議,而相當一部分天然氣的產量來源于油田伴生氣,在 OPEC+維持減產的情況下,產量增量也較為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