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DC EP數字人民幣引領支付新趨勢(120頁)

數字人民幣產生背景:技術進步驅動支付方式演進。2010年以前,銀行卡與現金“兩分天下”,各自切分了大額批發和小額零售的消費支付市場。2010年后,移動支付進入迅猛發展階段,由此衍生的條碼支付及NFC支付逐步占領線下交易市場,替代現金成為線下支付場景中的常見交易模式。如今,依靠生物識別、機器視覺等技術實現的智能識別支付手段正悄然興起。未來支付手段可能脫離支付載體,用戶可依靠生物特征或所有物品專屬標識實現支付,非現金支付也將占據線下消費場景的主體交易模式。

數字人民幣產生背景:電子支付日益普及,現金使用率下降。電子支付是指消費者、商家和金融機構之間使用安全電子手段把支付信息通過信息網絡安全地傳送到銀行或相應的處理機構,用來實現貨幣支付或資金流轉的行為,包括網上支付、電話支付、移動支付、ATM業務、POS業務和其他電子支付等六種業務類型。1980~2003年,我國流通中現金占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平均比例為43.91%,現金是線下社會零售有品交易的主要支付方式。隨著銀行卡應用的普及,2013年現金占比降至22.11%,十年間降幅接近50%。近年來,第三方移動支付的發展加速了對線下小額現金支付的替代效應,2016年現金占比僅為10.73%,三年減少50%以上。

移動支付在電子支付中快速崛起。2020年網上支付業務879.31億筆,同比增長12.46%;移動支付業務1232.20億筆,同比增長21.48%;電話支付業務2.34億筆,同比增長33.06%。2020年網上支付業務金額2174.54萬億元,同比增長1.86%;移動支付業務金額432.16 萬億元,同比增長24.50%;電話支付業務金額12.73萬億元,同比增長31.6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