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人民幣(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是我國的央行數字貨幣。數字人民幣屬于法定貨幣,由央行中心化發行和管理,定位于 M0,作為現鈔的數字化形式,價值、功能屬性都和現鈔類似。發行體系上,數字人民幣采用“央行-商業銀行”雙層運營模式,即“二元體系”。央行負責第一層的數字人民幣制作發行,按照 100%準備金兌換給第二層的商業銀行。商業銀行則面向群眾,負責數字人民幣的轉移和確權,并基于用戶綁定的銀行賬戶進行兌換,用戶可在數字人民幣錢包(母錢包)下開立一個或多個由商業銀行運營的子錢包。目前支持數字人民幣錢包的運營機構有 7 家,包括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以及網商銀行(支付寶)。
技術架構上,數字人民幣采用“一幣、兩庫、三中心”框架。“兩庫”包括中央銀行在私有云上存放的“發行庫”和商業銀行在本地和私有云上存放的“銀行庫”,“三中心”指認證中心、登記中心和大數據分析中心。其中,認證中心負責對運營機構和用戶身份信息進行管理;登記中心提供分布式賬本服務,負責權屬登記和生產、流通、清點之類的過程流水記錄;大數據中心利用云計算等技術對支付行為和監管調控指標進行分析。
我國數字人民幣的發展進程可以分為研發階段和試點階段。數字人民幣繼 2016 年被確立為戰略目標后,直至 2019 年都處于穩步研發階段。央行在 2014 年成立法定數字貨幣專門研究小組,2016年 1月確立了發行數字貨幣的戰略目標。2017年 5月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正式掛牌成立,主要負責數字貨幣法律研究、區塊鏈開發及芯片設計等相關工作。2018年至 2019 年上半年,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重點擴充研發力量,相繼在深圳、南京、蘇州成立金融科技公司和研究創新中心。2019年 8月,央行召開 2019 年下半年工作電視會議,明確指出下半年要加快推進數字人民幣的研發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