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轉基因-全球生物育種進程(24頁)

全球農業育種歷經原始育種、傳統育種和分子育種三個時代的更替跨越。從新時期時代直到20世紀初期,由于缺乏育種理論與方法,原始育種一直占據主導地位,即根據經驗積累和肉眼觀察選擇基因自然變異的作物,經長期人工馴化獲得性狀改良的品種。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初,孟德爾和摩爾根先后提出“遺傳學三大定律”——基因分離定律、自由組合定律和連鎖交換定律,為雜交育種技術奠定下理論基礎,自此全球育種步入傳統雜交階段,高產、耐肥、抗倒伏等一系列雜交品種得到培育與應用。到1990年代,隨著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的飛速發展,農業育種向著以轉基因技術為代表的更為高效精準的“分子育種”時代邁進,發展至今,轉基因已成為國際上主流育種方式之一。

轉基因技術是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的核心組成部分。轉基因技術是指利用DNA重組、轉化等技術將特定的外源目的基因轉移到受體生物中,并使之產生可預期的、定向的遺傳改變。除了轉入新的外源基因外,還可以對生物體基因加工、敲除、屏蔽等以改變其遺傳特性,獲得人們希望得到的性狀。這一技術的主要過程包括外源基因的克隆、表達載體構建、遺傳轉化體系的建立、遺傳轉化體的篩選、遺傳穩定性分析和回交轉育等。

現有的轉基因農作物可分為4類:一是Bt農作物,可抵御害蟲的侵害,減少殺蟲劑使用量;二是抗除草劑農作物;三是抗病毒農作物;四是營養增強型農作物,其特定營養組份和維生素含量更高。轉基因技術具有加快育種進程、突破種間生殖隔離、有目的改造品種、減少環境污染等競爭優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