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源于日本,最早可追溯到明治末期。當時日本一些百貨公司在新年會銷售福袋,福袋中的產品購買前不可知,但產品價格通常高于福袋的價格。作為盲盒的前身,福袋更多是一種商家處理尾貨的方式。20 世紀20 年代,美國商家嘗試將小玩具用塑料殼包裝之后放在自動販賣機內銷售。到 80 年代,日本玩具制造商綜合上述營銷思路,首次推出“扭蛋”來銷售玩具。之后扭蛋發展迅速,時至今日,扭蛋機在日本已經隨處可見。扭蛋的定位與福袋不同,但與盲盒一致,是公司日常銷售產品的方式。
手辦模型起源于日本,早期是作為動漫人物的衍生品被推出。在上世紀 60 年代左右,三丸商店推出了日本歷史上第一個現代模型,動畫形象玩偶“鐵人 28 號”。此后隨著漫畫、電子游戲等產業的不斷發展,模型的種類和取材愈加豐富。80 年代以后,游戲機及電腦的普及催生出日本熱衷二次元的“御宅族”,年輕玩家對衍生品品質有了更高的追求,需要自行組裝涂色的高達模型就是在這一時間首次推出,收到了廣大歡迎。因此一些橡膠模型制造的公司,逐步放棄傳統大批量復制的生產模式,轉而開始生產一些更具設計感,更精細的手辦模型,向手辦模型工作室模式發展,著名的玩具公司海洋堂正是在這一時期完成了其自身的重要轉型。
潮流玩具的受眾主要是受到良好教育的年輕一代。根據泡泡瑪特的調查數據,15-40 歲的消費者占比達到 95%,持有學士學位以上的消費者占比達到 65%。在物質條件極大提升,文化呈現多元發展的當今社會,年輕群體有相對更強的新興事物接受能力和更加豐富的自我表達需求。其中感情、社交、不確定性和收藏這四大需求是促使潮玩快速發展的主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