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鉆石在 4C 標準上已可達到較好水平。鉆石鑒定和分級使用全球公認的“4C”標準,包括克拉重量(CARAT)、色澤(COLOR)、凈度(CLARITY)和切工(CUT)。從單項標準看,培育鉆石裸鉆最大可做到 10 克拉以上,1-2 克拉也已能實現穩定量產;色澤上可做到 D/E/F 等級,凈度上可達到 VVS/VS 等級,切工上與天然鉆石工序一樣可達最好的優秀等級,綜合品質來看,國內外領先的培育鉆石品牌小白光/Dimond Foundry 的產品來已能夠實現 1-2 克拉、D/G、VVS 等級的培育鉆石飾品批量銷售,在 4C 標準上已達到較好水平。
發展歷史:技術逐漸成熟,天然鉆石巨頭由抵制轉為自建品牌大力推廣培育鉆石合成技術日漸成熟。1954 年,通用電氣“超級壓力項目”霍爾博士帶領團隊用高溫高壓法培育出了第一顆人造金剛石。1963 年,我國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金剛石,我國成功研制出第一顆人造金剛石。1971 年,通用電氣宣布培育出了第一批珠寶級別的高品質合成鉆,但其制造成本遠高于天然鉆石,難以進行商業化推廣。隨著合成技術不斷成熟,2012 年培育鉆石在部分國家時尚消費市場零星出現。
從抵制到大力推廣,國際珠寶巨頭積極推動培育鉆石發展。培育鉆石剛進入消費市場時,被視作負面形象,由于其化學結構與天然鉆石相同,且透明度、折射率、色散等外觀指標媲美天然鉆石,行業出現了將培育鉆石混入天然鉆石的混賣亂象,由此引起全球天然鉆石品牌的抵制。在全球毛坯天然鉆石產量持續下降,但鉆石消費需求不斷增加,導致供需失衡的大趨勢下,2018 年全球最大鉆石生產商戴比爾斯宣布推出培育鉆石品牌 Lightbox,開始引導消費習慣,施華洛世奇等知名珠寶品牌紛紛開始建立自有培育鉆石品牌,此后培育鉆石行業進入發展快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