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晶圓代工-臺積電領先國內制程穩步前行(40頁)

以半導體為代表的科技產業領域是中美角力關鍵焦點:2018年4月,中興通訊遭遇美國“禁售令”;2019年5月15日,美國商務部表示,將把華為及70家關聯企業列入“實體清單”;2020年10月4日晚,中芯國際在港交所公告,其部分供應商收到美國出口管制規定的進一步限制。

目前國內半導體需求旺盛,國內供給能力不足:國內半導體行業市場規模快速增長,但需求供給嚴重不平衡,高度依賴進口,國產核心芯片自給率不足10%。在集成電路領域,進口替代空間廣闊。2020年我國集成電路出口金額為1016億美元,進口金額為3055億美元。2015年起集成電路的進口金額連續4年超過原油,成為我國第一大進口商品,從供應鏈安全和信息安全考慮,芯片國產化迫在眉睫。

國發8號文向先進制程傾斜:國發8號文提出,國家鼓勵的集成電路線寬小于28納米(含),且經營期在15年以上的集成電路生產企業或項目,第一年至第十年免征企業所得稅。而在國發4號文中,是對線寬小于0.25微米或投資額超過80億元且經營15年以上的集成電路生產企業,采取從盈利之日起“五免五減半”的政策,對于國內高端制程企業來說,優惠的力度明顯加大。國發8號文還指出,對65nm以下(含)經營15年以上的生產企業采取企業所得稅“五免五減半”的政策,對130nm以下(含)經營10年以上的企業采取“兩免三減半”的政策。對比2018年減稅政策,明顯鼓勵先進制程并向先進制程傾斜。一方面先進制程及芯片國產化在國家戰略地位意義非凡;另一方面,集成電路也是國家高新技術的集中體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