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服一覽:漢族傳統服飾文化的融合結晶。從廣義上說,華服是以華夏文化為背景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的服飾體系。華服的三種基本形制包括“深衣”制(上衣和下裳分開裁剪,腰部相連),“上衣下裳”制(上下分離,片裝式),“襦裙”制(包括齊胸襦裙、齊腰襦裙、對襟襦裙)。大眾文化語境中的“華服”不特指任何特定朝代/地區的服飾,而是在歷代漢族傳統服飾文化的基礎上總結而成。華服作為一種表達自我標簽與個性的服飾,存在于文化生態之中。伴隨近年來“華服圈”興起速度迅猛,華服的應用場景逐漸多元化,滲透延伸至cosplay、公司年會、游玩/聚會等日常化社交場景。
行業空間:預計2021年近百億元市場規模。近年來華服市場規模呈爆發式增長。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中國華服愛好者數量和市場規模快速增長,預計2021年 華 服 愛好者數量達517.6萬人,市場銷售規模將達到105億元。隨著“95后”“00后” 經濟實力增強,其有望成為華服的消費主力人群,進一步釋放市場潛力。華服及其周邊相關產業,已經發展成為服裝產業中增長迅猛的一個分支。根據淘寶網《2019中國時尚趨勢報告》,在時尚搜索關鍵詞趨勢TOP10中,華服排名女裝排行榜的第三名和男裝排行榜的第十名。華服愛好者有望成為服飾行業新晉消費中堅力量。
時代背景:政策鼓勵華服發展,消費者購買力崛起。政府明確扶持傳統文化復興,中央政策扶持為華服產業創利好環境。中央頒布《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團中央牽頭舉辦“中華華服日”,體現國家加大優秀傳統文化的扶持力度。改革開放三十年,國力明顯提升,社會呈現多元化,為國內華服市場穩擴容奠定基礎。人均GDP穩步提升,刺激人均可支配收入及衣著消費水平穩步增長。我國GDP全球排名從第八位(1995年)躍居至第二位(2019年)。國民消費需求由基本“物質需求”逐步提升至“自我價值需求”,裝扮美觀性、時尚度要求顯著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