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網聯汽車:公安部明確機動車需安裝電子標識。公安部起草《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訂建議稿)》,明確規定機動車需按規定安裝電子標識。3月24日,公安部起草了《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訂建議稿)》,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訂建議稿)》中五次提及電子標識,其中第十二條明確規定,機動車應按規定安裝電子標識,并在一百零九條處罰條例之中明確了電子標識與駕駛證、行駛證等其他機動車材料處于同等地位。汽車電子標識標準逐漸成熟,多城市試點順利。2013開始,公安部和工信部著手規范電子車牌行業,2017年底國家質檢總局和國標委批準發布了《實施機動車電子標識劉翔國家推薦行標準》,2018年國標委在《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中進一步推動了電子車牌的發展。與此同時,電子車牌陸續在武漢、深圳、天津和保定多城市試點,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智能網聯汽車:電子車牌能夠實現高速公路自由流收費。電子車牌是汽車的“身份證”,是實現交通控制系統信息準確的關鍵。電子標識也被稱為電子車牌,是一種基于物聯網無緣射頻識別(RFID)技術的細分應用,通過在機動車上裝一枚電子車牌標簽,就能夠承載該車輛的相關信息。電子車牌方便了能夠對機動車數據的采集和寫入,從而起到車輛注冊管理、車輛交通管理、車輛安全管理和道路規劃管理等功能。電子車牌比ETC更能適應真實路況,未來發展空間較大。電子車牌是基于RFID技術的產物,能夠伴隨汽車的整個生命周期;但是現有國標ETC系統中的車載OBU是有源工作,電池壽命有限。此外,ETC相較于電子車牌而言讀取信息的時間比較長,一般在白毫秒級以上,所以便會要求車輛在需要被ETC讀取的時候大大降低車速,而無源式電子車牌的讀寫距離大且讀寫時間段,能夠真正實現高速公路自由流收費的效果。
智能網聯汽車:滴滴入局互聯網造車,用戶數據打造核心競爭力。滴滴入局智能汽車潮流,互聯網造車再添一員。據4月6日晚點LateePost報道,繼恒大、小米紛紛進軍智能網聯汽車行業之后,滴滴也已開啟造車項目,并由滴滴副總裁楊峻擔任負責人。洪流聯盟鋪設汽車供應鏈,D1網約車邁出造車第一步。早在2018年4月,滴滴便聯合比亞迪、理想和四維圖新等31家汽車領域的公司成立了洪流聯盟,形成了一張關聯汽車供應鏈的巨大關系網,為滴滴進軍造車領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19年滴滴聯合比亞迪成立了美好出行(杭州)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并推出第一款網約車D1,并開發了全新的車及系統——DIIA車機。海量用戶數據打造核心競爭力,自動駕駛助力造車計劃快速發展。2020年11月,滴滴宣布國內月活用戶突破4億,過去五年的年運送乘客量超過100億人次,與其他造車勢力相比,滴滴在數據能力和市場容量等方面占據明顯優勢。此外,滴滴于2016年成立自動駕駛技術研發部門,并于2019年獨立注冊了專注自動駕駛技術的滴滴沃芽公司;滴滴沃芽在成立后一年便與北汽集團達成了戰略合作,并僅用5個月就推出了第一輛擁有L4級別的具備自動駕駛技術的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