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危機日益凸顯,“碳中和”勢在必行。氣候環境日益嚴峻,極端天氣災害頻繁發生。據《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統計,2019 年全球平均溫度較工業化前水平高出約 1.1℃,是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的第二暖年份,過去五年(2015~2019)是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最暖的五個年份;且自 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每個連續十年都比前一個十年更暖。全球平均海平面呈加速上升趨勢,上升速率從 1901~1990 年的 1.4 毫米/年,增加至 1993~2019年的 3.2 毫米/年;2019 年為有衛星觀測記錄以來的最高值。全球氣候變暖引發的自然災害頻繁且惡劣——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氣候分布異常,中國出現北澇南旱現象;西伯利亞苔原永久凍土層解凍;美澳山火頻發等,氣候變暖帶來的自然災害已經嚴重危及人類的生存環境,必須得到全人類的重視。
新階段新要求,行業發展任重道遠。我國“碳中和”過渡期短,任務難度高。中國的經濟體量大,仍處于工業化發展階段,能源消耗量和碳排放量均處于雙增長階段。歐美等發達國家從碳達峰再到碳中和普遍有 50-70 年的過渡期,而我國只有 30 年過渡期,考慮到我國的人口數量、經濟規模和發展階段,要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完成“3060”目標,必須加快建設清潔低碳高效的能源體系和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降低能源消費總量、減低能源碳強度,增加碳匯與負排放。從實際國情出發,能源結構的合理調整是重中之重,而社會工業生產過程中對能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及生產清潔化則是后續環節中的根本措施,只有搭建起合理的系統框架才能真正實現碳中和。
多元減排路徑下的水泥行業。水泥生產碳排量大,是實現碳達峰的關鍵產業。據 2020 年度中國建筑材料工業碳排放報告,我國建筑材料工業 2020 年二氧化碳排放 14.8 億噸,建筑材料工業的電力消耗間接折算約合 1.7 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其中水泥工業二氧化碳排放 12.3 億噸,同比上升 1.8%,占建材行業二氧化碳總排放比例約 83.11%,水泥工業的電力消耗可間接折算約合8955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占建材工業電力消耗碳排放比例約52.68%。因此水泥工業是碳排放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建筑材料工業實現碳達峰的關鍵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