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敏感肌護理-新時代競爭產品為王(40頁)

早年藥妝之風促進消費者增強功效成分意識,敏感肌護理類產品近年來強勢崛起。“藥妝”概念自1998年傳入我國,曾經廣受消費者追捧,據艾媒咨詢統計,2017年我國藥妝市場規模達620億元,2020年有望達到810億元。法律層面上我國并無“藥妝”,通常認為藥妝即功效型護膚品,其中有一部分產品為敏感肌適用,稱作敏感肌護理類產品,又稱皮膚學級產品。彭博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皮膚學級產品市場規模為135.5億元,同比增長32.3%,近三年CAGR為25.7%,比護膚品整體市場復合增速高出約13個百分點,增長勢頭甚至趕超彩妝,展現出較大的發展潛力。

我國按照風險程度將化妝品分為特殊化妝品和普通化妝品,法律層面并無“藥妝”概念。根據2021年1月1日開始實行的《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我國將化妝品分為特殊化妝品和普通化妝品,其中特殊化妝品是指用于染發、燙發、祛斑美白、防曬、防脫發以及宣稱新功效的化妝品,特殊化妝品采用注冊管理,產品標明國妝特字號。

對比國外,美國與歐盟將“藥妝”歸類為非處方藥,日本則單獨設立“醫藥部外品”類目,是唯一一個賦予藥妝品法律地位的國家。美國《聯邦食品、藥品和化妝品法》對藥物和化妝品分別給出了定義,并指出藥物和化妝品的區別主要在于預期用途,“產品可以是藥品、化妝品或兩者兼而有之,如果兩者都是,則按藥物進行更高要求的監管”,同時FDA明確認為“藥妝(cosmeceuticals)”這一術語在美國法律下不存在。歐盟對“藥妝”的管理與美國類似,認為如果一個產品同時具有藥品和化妝品的功能,該產品應按照藥品進行管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