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互聯網醫療多層次三醫聯動開啟(36頁)

互聯網醫療作為新興行業,誕生以來發展道路曲折。整體來看,行業發展受制于配套法律法規的健全,我們認為近年來配套政策正逐步完善。復盤行業發展歷史,2014~15 年隨著互聯網行業的迅速發展,互聯網醫療受益于政策春風快速興起,催生了如在線診療、健康咨詢、掛號繳費等多種業態。2016~18年初,是行業發展較為受限的階段,監管趨嚴、政策趨緊導致行業發展進入了較為緩慢的階段。2018~19 年,配套政策逐漸規范,行業又進入了良性發展的階段,根據目前的政策,互聯網診療行為和成立互聯網醫院必須依托于線下的實體醫療機構,且提供慢性病復診、家庭醫生簽約等明確類目的服務,不能提供初診服務。

互聯網醫療為“三醫聯動”提供了良好的破局之法。傳統意義上的“三醫聯動”于 1998 年提出,是指醫藥、醫療、醫保等相關領域聯合配套改革的簡稱。因牽涉部門繁多,制度體系復雜,缺乏良好的聯動方法,“三醫聯動”在二十多年來難以推動。互聯網醫療因其靈活的操作形式、龐大的數據支持等優勢有望成為“三醫聯動”改革的重要推手,可通過互聯網打通醫、藥、保的數據與服務。

遠程醫療的醫保支付限制是歷史痛點,未來對接醫保有望得到規范。歷史上,互聯網醫療實現“三醫聯動”困難之一是醫保支付問題,醫保的接入,有望助力流量變現。近段時間,國家已陸續出臺相關政策,根據 2019 年 8 月《關于完善“互聯網+”醫療服務價格和醫保支付政策的指導意見》,“互聯網+”醫療服務項目價格管理機制和醫保支付政策正在逐步明確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