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電力設備-迎來數字化智能化時代(35頁)

“十四五“規劃強調智能制造轉型,工業升級邁向4.0: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委員會提出“十四五”規劃及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強調建造制造強國,推進產業現代化升級,加大智能制造實施力度。我國工業智能化升級正臨百年未有之變局。近期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要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工控元器件特別是應用在冶金、航空、石化行業的高端工控元器件一直是”卡脖子”難題,產業支持政策支持將有助于內資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盡快實現國產化應用,利于內資企業份額提升。

長期驅動:人均工業增加值仍存巨大提升空間。我國工業擴張迅速,工業增加值持續增長:1999年起,我國工業增加值接連超過德國、日本、美國,2017年時已達到德國的4.3倍、美國的1.5倍,日本的2.6倍。目前已達到59千億美元,20年均復合增速超過9.8%,優勢仍在持續擴大。但我國人均工業增加值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2019年我國人均工業增加值僅為25千美元/人,不達美德日平均水平的1/4,意味著我國自動化水平和工業附加值仍有巨大提升空間。

人口紅利消退,自動化經濟性越發突出,自動化滲透率將加速提升:2014年起,我國城鎮制造業就業人數開始進入負增長趨勢,而城鎮就業人員平均工資保持10%左右增長。當前我國總和生育率已破人口警戒線,出生率在2016-2017年二胎堆積效應消退過后繼續降低,老齡化程度加強,人口紅利逐步消退。就業人數下降和人工成本提高,推動工業自動化、信息化轉型升級,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在2013-2017年快速增長。工控自動化特別是機器人成本大概率保持近年來持續下降趨勢,而人工成本大概率繼續快速提升,自動化應用在已經邁過盈虧平衡點后有望加速滲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