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裝配式建筑專題研究報告(29頁)

裝配式建筑是指用由工廠生產的預制構件在工地裝配而成的建筑。裝配式建造模式采用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把傳統建造方式中大量的現場作業轉移到工廠進行。是一種可實現建筑產品節能、環保、全生命周期價值最大化的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建筑生產方式。

裝配式預制混凝土(PC)是指在工廠中標準化加工生產的混凝土制品。具有結構性能好、產品質量高、施工速度快等特點,適用于各類工業化建筑,具有良好的靈活性和適用性,主要包括預制 PC 墻板、折疊樓板、樓梯和疊合梁等產品。由于與傳統應用較廣的現澆混凝土結構一脈相承,因此也是目前裝配式建筑三大結構體系中推廣最順利,覆蓋范圍最大的一種。從住建部認定的首批 64 個裝配式建筑示范項目來看,混凝土結構占比最大達 64%,共 41 項(鋼結構 19 項,木結構 4 項)。混凝土產業發展較早且成本方面具備優勢,但 PC 構件領域成本競爭激烈,且優化空間有限,短期之內難以對傳統現澆混凝土形成替代。與預制鋼結構相比,預制混凝土裝配式建筑雖然占據成本優勢,但難以滿足抗風、抗震及超高度、跨度等設計要求。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建造成本較低,適合量大面廣的多層、小高層辦公樓、住宅建筑。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在傳統技術框架基礎上側重于外墻板、內墻板、樓板等構件的部品化,部品化率為 40%~50%,如果延伸至現場裝修一體化,成本可進一步壓縮至接近傳統技術成本,并能實現約 5 天建一層的高效率。在量大面廣的多層建筑,尤其是住宅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場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