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異質結設備行業深度研究報告(26頁)

PERC 效率挖潛或接近極限,降本需求驅動電池片向高效率技術迭代:2014~2019 年 PERC 量產效率從 20.1%提升至22.5%,保持著每年 0.5%的效率提升速度。目前,通過技術的升級優化,PERC/PERC+的量產效率已突破 23%,或可進一步向 23.5%靠近,但效率挖潛空間正逐步接近極限。光伏需求大規模釋放關鍵在于相比傳統能源可體現更好的經濟性,因此光伏產業具備持續降本需求,高效率低成本技術路線或為終極答案。

HJT 為平臺型技術,提效潛力巨大,有望成為下一代主流技術:HJT 電池本征非晶硅層將 N 型襯底與兩側的摻雜非晶硅層完全隔開,實現了晶硅/非晶硅界面態的有效鈍化,帶來了相比 PERC 更高的開路電壓,從而實現了更高的理論轉換效率。HJT 最高研發效率達到 26.63%,由日本 Kaneka 創造,未來以 HJT 技術為平臺增加疊層技術有望突破30%的效率水平。現有異質結中試線平均量產效率已普遍接近 24%或達到 24%以上。此外,HJT 雙面率高、弱光性能好、光照穩定性高、溫度系數低、無 PID 現象,具有一定的發電增益,從 LCOE 角度出發,HJT 相比 PERC 可以溢價 20%,從效率角度出發,HJT 效率高出 PERC 1.5%以上則可體現出性價比優勢。

HJT 工藝步驟簡單但十分敏感,要求更加嚴苛: HJT 生產步驟僅包括制絨清洗、PECVD、PVD/RPD、絲網印刷和光注入退火五個環節,對應設備分別為制絨清洗設備、PECVD 設備、PVD/RPD 設備、絲網印刷設備和光固化爐。HJT 特殊的晶硅/非晶硅界面態鈍化結構對工藝、設備、生產環境、操作水平、材料配套等提出了更加嚴苛的要求,HJT 盡管工藝步驟簡單,但敏感度高,薄膜厚度、壓力、真空度、潔凈度、流量氣體的通過、沉積速率、零部件的放置位置等各種因素的細微差異均會對鍍膜質量產生影響,進而影響電池效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