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端:移動互聯網發展推動用戶短視頻文化消費習慣成熟。伴隨我國移動互聯網的加速發展,短視頻已經成為用戶日常獲取信息的重要方式。根據艾瑞2020年4月用戶調研數據顯示,用戶在過去接觸過的內容形式中,短視頻位列首位。艾瑞數據監測產品UserTracker同時顯示,截至2020年6月,移動網民端短視頻滲透率已達65.8%,伴隨5G網絡的落地和加速普及,短視頻用戶規模預計仍將進一步增長。相較于傳統圖文形式,短視頻聲畫結合,信息承載量大且豐富,符合當前碎片化的閱讀場景和人們高效獲取信息的習慣,易分享擴散,尤其符合資訊類內容的傳播需求。
供給端:媒介融合背景下,主流媒體發力布局短視頻業務。在新媒體時代,短視頻、直播在短短幾年間迅速發展,推動信息傳播形式不斷升級,已經成為主流媒體展示信息的重要方式。在政策推動下,傳統媒體積極發展“兩微一端”(微信、微博、新聞客戶端)的內容傳播,資訊短視頻成為其重點發展領域。以抖音平臺為例,截至2020年8月,“時事”標簽下,粉絲量超過一千萬的主流媒體賬號已達31個。互聯網基因強大的短視頻的形式為嚴肅刻板的傳統媒體帶來新的啟發,拓寬了資訊的內容邊界,誕生出除了社會、經濟、時政等“硬新聞”內容以外的,更多反映社會經濟、折射人性的資訊短視頻。
堅守資訊類媒體責任,使有價值的內容廣泛傳播、深入人心。資訊短視頻的價值首先在于資訊短視頻媒體的公共責任感,與當下一些博人眼球、爭奇斗艷的自媒體機構不同,資訊短視頻媒體在內容發布方面具有更高的原則和底線,注重于內容的真實性,挖掘社會中有價值的資訊信息,傳遞正能量,凸顯人文關懷。同時,許多在傳統媒體時代難以被傳播的“小事”恰恰來自普通大眾的日常生活,而今通過用戶的隨手記錄和上傳,再經過資訊短視頻媒體的審核、編輯和發布,得以將更多暖心細節、民間百態廣泛傳播。從用戶角度看,在新聞資訊飽和的當下,用戶更加偏好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因此,時效性強、覆蓋面廣、分發渠道多且易引起大眾共鳴的資訊短視頻內容具備天然的傳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