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物聯網生態之戰長期投資價值演進(28頁)

伴隨著連接數的增長,物聯網生態的應用價值得以提升,差異化的服務將成為決勝因素。因此長期看,我們認為物聯網的主要增量價值將落在應用與平臺層面,應用端如自動駕駛、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各領域有機會出現優秀的公司,通過垂直解決方案重塑傳統行業;平臺層則有望出現新一代科技巨頭,連接并賦能數十億終端設備,通過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實現數據的融合、分析和利用。

MCU(微控制器單元)市場相對成熟,伴隨規模擴張,MCU 的 ASP 呈下行趨勢。主要廠商包括英飛凌、微芯科技、恩智浦、瑞薩電子、意法半導體通過一系列并購整合,市場份額逐漸集中,目前全球前 5 大廠商占據國內 50%以上市場份額,國產化率較低。國內 MCU 產業由于起步較晚,產能集中在中低端, 8 位 MCU 占比 50%左右,16 和 32 位 MCU 占比分別為 20%左右;目前頭部廠商在 32 位應用較為廣泛的白色家電、可穿戴設備、工業控制等領域呈現更明確的國產替代趨勢。

物聯網以超大規模的連接作為基礎,通過海量機器連接實現過去力不能及的數據收集、分析和自動化控制,連接終端的放量與網絡的更新換代密不可分,NB-IoT、eMTC、LoRa等 LPWA(低功耗廣域網)網絡在 4G 時代已經形成了成熟的解決方案。2G 網絡以話音業務為主,僅支持部分低速的數據業務;3G 網絡數據傳輸速度仍然有限,時延較高。在物聯網發展的早期,運營商在 2G、3G 網絡的基礎上低成本部署 M2M 連接,形成了一定規模,應用范圍集中在抄表、物流、資產追蹤等領域,由于缺乏統一的技術標準,企業級規模連接難以實施。4G 網絡下,帶寬和連接數上升,物聯網的視頻傳輸功能得以被發掘,衍生出視頻監控、車載定位、金融支付等應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