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GSMA 所披露的數據,雖然蜂窩網絡僅占物聯網總連接的一小部分 (2015 年占比為 6%,到 2025 年將占比14%),但基于物聯網連接總量的爆發式增長,蜂窩物聯網連接數量將在 2018 年至 2025 年間增長三倍以上,2025 年全球連接數量將達到 35 億。對于充分感受到傳統業務飽和的通信運營商來說,利用物聯網連接開拓新的市場十分關鍵。盡管從賺錢能力上分析,每個物聯網連接帶來的收入對比每個手機用戶帶來的收入相差甚遠,并且前期為了擴大用戶規模常常推出超低資費(比如在中國移動 2019 年中期業績報告里,集團物聯網智能連接數達到 6.93 億,業務營收 52 億元,平均每個物聯網連接每月帶來的收入僅為 1.25 元),但物聯網海量的連接規模足以讓廠商憧憬新時代業務創新的可能性,包括在對業務進行市場化探索后,企業認為初期擴大盈利的辦法無外乎是“做大連接”:擴大連接數量、連接更多高價值的設備。
這種情況促使連接管理平臺作為中間力量成長起來,滿足兩方面提出的需求,運營商、設備生產商、經銷商、企業集團都是其中形成規模化的客戶類型。行業內比較知名的連接管理平臺,包括有思科 Jasper Control Center 平臺、愛立信DCP 平臺、沃達豐 GDSP 平臺、中國移動 OneLink 平臺等,其中中國聯通是思科 Jasper 的運營商合作伙伴,中國電信與愛立信在該方面展開合作,中國移動的 OneLink 平臺則采取自研。
企業做物聯網產品或應用最終的期望,就是數據分析。然而做數據分析需要兩大支撐:一個是行業數據,一個是行業經驗。與此相關,做數據分析的企業普遍會遇上兩大問題:1)能力問題。僅僅作為一個平臺開發方,往往不具備行業經驗,而物聯網各應用場景是有自身獨立屬性的,不在行業之中很難摸清楚;2)意愿問題。數據是有敏感性的,在行業中有深厚積累的企業客戶,在提供數據這件事上存在很大的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