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服務器-CPU平臺升級及其影響(68頁)

服務器主板上數據傳輸流依次為 CPU、內存、硬盤和網卡,針對圖形加速特殊場景增加 GPU。具體過程表現為:數據經由網卡封裝與解封、鏈路管理、數據編碼與譯碼后,儲存于外存(硬盤為主)之中;當程序需要執行時,將數據從外存經由一級存儲器,傳至 CPU。其中一級存儲器分為容量相對較大的主存儲器(內存 DRAM)和容量較小但速度接近 CPU 的高速緩存。

服務器 CPU 架構包括 X86、ARM 和 MIPS 等,x86 為當前服務器 CPU 主流架構,幾乎占據目前服務器全部市場份額,代表性廠商為 Intel 和 AMD。國內方面,海光、兆芯和申威等也參與 X86 架構 CPU 的國產化替代,目前主要定位政務市場。短期來看,Intel 在服務器市場歷史深厚,全球 CPU 市占率在 95%左右。未來 2~3 年內,Intel 仍有望保持行業龍頭的地位,因而圍繞其 CPU 平臺的升級仍是影響服務器硬件產業鏈周期性變化的關鍵因素。

不同平臺的各個子代擁有多種型號名稱:2017 年 Purley 平臺將產品型號命名方式由此前連續使用四代的 E7/E5 變為“至強可擴展處理器(Intel Xeon Scalable Processor,SP)”,系列型號按鉑金(Platinum)、金(Gold)、銀(Silver)、銅(Bronze)定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