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掃地機器人-科技賦能星火燎原(25頁)

掃地機器人高頻清潔特性有效迎合城市人群的快節奏生活。部分城市人群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對日常清潔力不從心;有一定經濟能力,但是難以長期承擔家政費用,因此掃地機器人所提供的高頻、自動化和智能化清潔功能恰到好處地滿足了他們的需求。對于每一個家庭而言日常清潔都是必不可少的,通過技術升級的掃地機器人已經能夠較好地完成高頻自動清掃以及清掃房屋死角的任務,相較于吸塵器,掃地機器人能夠做到遠程控制、自動完成清掃,真正地把人們從繁瑣的掃地清潔勞動里解放出來。

我們認為在未來消費不斷升級的背景下,隨著掃地機器人技術的發展、功能的完善以及價格的下降,掃地機器人將會有較為廣闊的市場增長趨勢以及空間。伴隨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服務機器人在形態和技術上得到了很好的提升,未來將成為智能家居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掃地機器人由最初的隨機式發展到局部規劃式再到現在的全局規劃式,主流品牌的主流產品在清潔、導航、續航和操作便捷性方面已經發展到較成熟水平,其所帶來的生活便利正在改變人們心中“笨拙”、“不好用”的固有印象。雖然掃地機器人還存在較為明顯的缺陷,但是已經完全進入了“能用”的階段,并且在一步步向“好用”階段靠近。

無規劃、隨機式時代的產品因為技術不成熟而反應慢、容易困住、效率低下,且價格高昂,給消費者留下了“不實用、不好用”的印象。早在 1996 年瑞典著名電器廠商伊萊克斯(Electrolux)就研制出了全球第一款量產的掃地機器人“伊萊克斯三葉蟲”(Electrolux Trilobite),但是由于該產品的反應速度、運算速度和前進速度都很慢,導致清掃效率低下,并且不合理的厚度設計也導致它無法進入多數家具底部清掃,最終未能上市。英國戴森公司(Dyson)也于 2001 年推出了名為“DC06”的掃地機器人,這款機器人搭載了超過 70 個傳感器、兩臺機載計算機,過于笨重的身材和 3000 美元的高昂定價也讓它未能成功上市。第一款量產量銷的掃地機器人由 iRobot 公司于 2002年推出上市,隨后一段時間內多家公司相繼推出了自家新品,從而帶起了第一波浪潮。

分享到: